凯发K8一触即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让摄影变得简单,而传统摄影因其独特的质感和仪式感,仍然映着余晖与微光。2024年7月5日,正在上海浦东的昊美术馆展出的马良与黎晓亮双个展“仪式的黄昏”中,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了通过展示、体验与互动展现出来的那些“摄影”动作发生过程中尚存的仪式感。
其中,“马良:恋恋风尘”呈现了艺术家马良在过去十多年间的创作,包括《青梅竹马照相馆》、《移动照相馆》和《这个世界会好吗》三个系列的作品。其中,《青梅竹马照相馆》通过网络收集了120余对夫妻或情侣的童年照片,并利用PhotoShop合成老照片的方式,合成了无中生有的童年合影k8凯发官网。每一套作品包括参与者递交的原始老照片两张,以及一张完成合成照片和一个GIF动画。“这个项目是马良在2018年利用社交平台做的一个公共艺术项目,起初,马良在微博上将他与他妻子的童年照片合成到了一起,许多粉丝觉得非常有意义,于是纷纷投稿。”昊美术馆展览总监徐天仪介绍道。
展厅里,《青梅竹马照相馆》采用相框与显示屏组合的方式形成一面面展示装置。入口处有一块“青梅竹马照相馆”的大长方形牌匾,在两侧放有分别写着“相亲”“相爱”的小块镂空雕花扇形牌匾。在“相亲”牌匾上,挂有三对木牌对联以及一些旧照片。在“相爱”牌匾旁,加入了老式照相馆的闪光灯元素,在下方设立了三脚架,整体酷似老式照相馆的箱式照相机。每一面墙的布置中,马良摆放了大量的二手物件,例如收音机、手办等。展廊的尽头还布置了一座由时钟和立式相框堆叠形成的塔。在这座“时钟之塔”中,艺术家将家庭、个人的照片、黑白影像与时钟结合在了一起。
《青梅竹马照相馆》隔壁,《移动照相馆》系列在红色展墙上呈现。2012年,马良把货车改造成“移动工作室”,并带着道具在全国各地穿行,为通过网络报名的陌生人拍摄传统意义上的“照相馆照片”。除了这些照片,展览中还设置了一处体验拍摄点,预置的舞台场景中,观众可以自己拍照留影。
在疫情期间创作的《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中,马良在阿那亚的海边拍下了一些影像,展览设置了一种独特的观展方式:在距离作品一定的位置建了一堵墙,观展者需要通过望远镜才能观看作品。这种体验让人联想到了处于特殊时期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马良的摄影作品以其舞台感和戏剧性闻名,而展览呈现了他创作中的另一个特点:让摄影在作为艺术被人接受前那种平凡的魅力重新焕发——躺在相册中的照片留住了自己的过去,在照相馆中穿上奇装异服想象另一个自己。人们摄影最初的质朴目的,通过马良结合了当下技术和物件的手段,在唤起回忆与实现幻想之外产生了别样的趣味,把艺术还归给生活。
对于展览里所呈现的大量旧物件,马良表示自己迷恋旧的形式感是因为个人喜欢,并且他对新技术也不感到恐惧。“但我至今也没用AI做过一件作品,从个验来说,我还是喜欢手工感强的,需要时间付出去完成的作品,特别快的方式我没有办法获得快感。”马良说。
策展人鲁明军将马良与黎晓亮称为“摄影原教旨主义者”。“现在许多摄影创作已经不止摄影了,可能我们相对来说创作方式还是比较摄影,追求一些摄影固有的形式感吧。”对于这一称呼,马良这样说道。
双个展的另一个部分“游猎的光”展出了摄影师黎晓亮的两件作品《参与者的肖像》与《融化的蜡》,以及一个自动拍摄的交互装置“回声”。“过去,黎晓亮以时尚与商业摄影闻名,对他的艺术创作,公众仍不是很熟悉。”徐天仪介绍道。
《参与者的肖像》作品在一个巨大的展厅中环绕呈现,其间每十分钟变换一次灯光氛围,产生了暗房空间与正常展厅的感觉切换,仅有一摆动的红色光源下,场景富有怪诞的张力。而开灯时,银色的背景则让场景十分有质感。
在《参与者的肖像》中,黎晓亮预先设定了一套拍摄程序和模版,观众坐在摄影机前,就能自动获取一张标准的黑白明星照。黎晓亮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香港、厦门、长沙、深圳等7个不同的城市,招募普通人参与并与之互动,以此收集了十万余张素材。此次展示的是两个项目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回声”则是《参与者的肖像》的衍生,黎晓亮利用投影、灯光等设备创造了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观众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呈现中来。
在《融化的蜡》中,黎晓亮拍摄了一组风景,并在照片上叠加了不同地区、时间和气温的记录,以红色反馈,这些带有温度的影像通过光栅或半透明投影的方式印在相应的原景图片上。这使得作品既是照片,又呈现了一组生态数据。展览采用了显示屏和实物作为媒介在黑暗的环境中展示k8凯发官网。展区的地毯应用了部分作品,整体形成黑红灰鲜明对比的视觉冲击。
当下,影像获取的便捷使得拍摄者不再需要如过去那样珍惜每一次机会,人们心想,总能通过多按几次快门来弥补。而被摄者也不再需要时刻保持专注,如把自己最想要的一面呈现出来,也能通过不断的试探来进行调整,这使得摄影这个动作的仪式感被渐渐消解。纵观整个展览,与其说两位艺术家想要保留下摄影传统的仪式感,不如说他们更看重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并提示人们这种存在于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的联系才是摄影这场“仪式”的核心。无论在怎样的技术条件下,合作的,用心的,相互开放的交流使得这些作品闪闪发光。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